邓敏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不发展和进步,就会被淘汰,就不能生存。培养创新人才主要是培养创新思维,作为中小学来说,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一、我市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从全国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往往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市中小学也不例外,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受抑,创新能力差,离开了家长、老师这根拐棍就不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无法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
(二)、创新人才的培养错过了最佳时期。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年龄是8—16岁,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再来培养创新思维就比较困难了。传统教育孩子进入大学已经早就超过了16岁,也就是说,应试教育已经把孩子创新思维培养的机会耽误了,孩子整天除了听课就是做题,没有锻炼创新思维。等孩子上了大学,再去培养创新思维就已经迟了,培养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了,或者说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没有培养出高端人才的主要原因。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措施
作为中小学,应该较强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不是抓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创新思维的孩子,学校成绩再好,考的大学再好,也只是个庸才。
(一)、政府部门应该高度的重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创新思维培养的负责机构,机构内部根据需要设立各个学科的创新思维研究处室,每个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创新思维培养的处室,每门学科都应该配备创新思维培养的老师,再由这些老师去负责抓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展各种创新思维培养的活动。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适当的放宽应试教育考试成绩的要求,降低对孩子考试分数的评价,加大对孩子创新活动和思维的考察。目前,发达地区成立有专门的STEM教育,创客教育,科技教育等机构,实际上就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目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只是零星点滴的,不能大面积的培养孩子创新思维,不能全面实施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他们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的作用非常的有限,还需要改进和推广。
(三)、多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由活动来带动青少年科技创新,从而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以一些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