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古有“川北淳邑”之雅称,今有“醉美梨乡、水墨苍溪”之美誉。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推行“园区+庭院”模式,以构建产业、经营、生产“三大新型体系”为抓手,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以苍溪红心猕猴桃为领军产业的“1+3模式”带动了苍溪雪梨、中药材、生态养殖、优质粮油等五大“百亿产业”的发展。获得了“中国雪梨之乡”和“中华红心猕猴桃第一县”。成就了“广元七绝”之首 、“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苍溪红心猕猴桃是世界没有,中国仅有的原产地,天赐优美的自然生产环境,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等宝贵资源。苍溪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已通过“出品基地备案”和欧盟认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联合会确立为“全国安全健康食品供货基地”,鲜果已销往欧盟,东南亚、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是我县十二五规划的领军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高效产业。近几年来,县委、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为依托,以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主线,不断扩大种植基地规模,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加快技术普及和推广力度,提升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开发精深产品,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培育业主,促进猕猴桃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但是,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还有168个村,6.1万人任在贫困线上挣扎,为实现在2018年全县脱贫,2020年全县奔康的奋斗目标,只有面对现实,把握机遇,依靠科技,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扎实推进,方能快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建立完善规划体系,坚持产业规划实施精准。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强化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有机对接,以脱贫摘帽时限,倒逼细化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措施,明确发展路线图、时间表,精准到户,精准到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突出加大国家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整合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基础建设,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速产业发展进程,确保产业扶贫精准,增效精准、农民增收精准真正见实效。
二、坚持扶贫产业选择精准。根据我县五大产业优势,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统筹谋划粮油、畜牧、经作、水产产业布局,细化精准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创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产业基地+贫困户”、“大园区 +小业主+贫困户”等产业基地发展模式,推进土地、项目等要素向参与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
三、创新发展模式与机制,扶持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劳动、资金、技术、产品、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开展种苗统育、技术统训、农资统供、农机统配、沼气统建、产品统检、信息统享等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派驻的农业科技人员,确保人员、时间、任务、考核、奖惩“五落实”,做到农业科技服务全部覆盖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要求科技人员要在联系的贫困村至少建立或引领一个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给予一定奖励和项目支持,赋予农民合作社独立申报和自主实施财政支农项目的主体地位,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对入驻村农业科技人员按照自身条件,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条件或引进的博士研究生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采取给票子(项目),给位置(精准扶贫乡镇的专职领导),充分释放科技人员创业潜力。全面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户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和增收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扶贫的技术支撑。
四、开展“盘活资产”行动。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试点,拓宽贫困农户资产融资渠道。鼓励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等资产出租、转包、转让,获得租金收入。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政策性扶贫资金等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获得股金收入。扶持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地就近到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就业,使贫困户获得劳务收入。引导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将已有的种养产业以托管方式经营,获得稳定产业收入。按精准扶贫要求,财政扶贫资金形成资产股权收益权,全部量化给精准识别的贫困户,让贫困户共享改革和产业发展红利。
(九三学社苍溪委员会 胡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