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高、责任大。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的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早日把我县建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我县在“十二五”规划以来,县乡都把农产品质量监管纳入了工作议事日程,县上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意见,层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农业 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一级抓一级,县乡村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农业局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检测中心实验室,并取得了“双认证”。成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36个,建立全省首批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站7个,并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全县安装农产品农残速测等设施设备120余台(套),主要承担县内农畜产品、水产品、农业产地环境、肥料检测等工作。2014年,全县共抽检蔬菜样品2000余个,“瘦肉精”12600余头(份),曾药残留样品135份,合格率均达100%。主要生活基地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到72.6%,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面积达到51.8%,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技术面积达到8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肥应用面积达到94.04%。共培育规模以上种养殖基地面积达22.62万亩,绿色原料基地(茶叶)认证面积达10.8万亩。银鱼、鲟鱼、娃娃鱼、山客山珍菇类、竹荪、七佛茶叶、白龙茶叶、树仙茶叶、川珍黑木耳、唯鸿公司香菇、山川食用菌合作社香菇,1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认证,面积达3826亩。“三品”基地认证面积达总耕地面积的129%。建立农产品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奖励补贴政策,成功取得“青川黑木耳、七佛贡茶、青川天麻、青川竹荪、青竹江娃娃鱼、白龙湖银鱼、唐家河蜂蜜”7个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种植业“三品一标”生产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60%以上,畜牧业、水产业“三品一标”生产量分别占其生产总量51%以上。在全县建成诚信农业投入品示范店28家,并设置农产品销售专柜27个。种养优势互补,大力推行循环农业,综合利用桔杆、人畜粪便等资源,全县建农村户有沼气池31323口,建设集化养殖场沼气工程10处2000立方米,畜禽无害化处理普及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达总农户数的50%以上。通过以上“种、养、管”工作的努力,去年我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二、存在的问题
2016年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时间紧、任务重,薄弱环节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低。大部分城乡居民分不清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辩认不出有毒无毒农产品。农民习惯种“两田”菜,养“两槽”猪,搞内外有别保安全。城里安全意识强的居民,联系农户定点种养消费,其他居民只有靠运气。
(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不高。根据测算,青川传统农产品种养殖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我县的“三品一标”要标准化做大做强,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实现高普及率,潜力大,工作量也大。
(三)农产品源头生产和出口全域化质量安全监管还有死角。我县是山区农业县,农业生产方式以分散、粗放、小规模为主,部分种养殖户文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不能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农药、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在利益驱动下,违规使用投入品的种养殖户还未完全杜绝,加之出口把关漏洞存在,就形成了监管死角。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财物等保障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村级还未做到全覆盖,仍然有191个村无协管员。二是速测设备还未全覆盖。三是信息还不畅通。四是经费投入单一有限,工作深入推进难度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监管部门要用法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教育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遵纪守法,科学种养业。以图文并茂的方法指导农产品标准化是什么品牌的产品,并能分辨出假冒伪劣农产品,有毒或无毒农产品,让“三品一标”和质量安全意识知识入脑入心。
(二)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以县检测中心、乡镇农技站、畜牧站、村检测协管站为主阵地建设,加强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着力培训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服务水平,树立敬业精神。以盘活用足现有设施设备为着力点,再逐步补齐设施设备达到全县覆盖。以现有农技宝为信息发布平台,畅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发布。
(三)进一步突出农产品生产源头和死角的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对粮油、果蔬、畜禽、水产、菌类等规模以上种植和养殖基地、园、场、专业合作社等重点地方要强化标准化种养生产。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业主建立质量追溯系统,颁发农产品“身份证”,提高监管强度,增强产品竞争力。对死角地方要加大工作深入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全覆盖。二是高标准规范化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村建设,建立培训基地,树立学习标兵,引领推进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上档升级。
(四)进一步做实进出口返岗入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检查检测评估工作,逗硬目标考核。开展专项治理,严把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的投入关,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流向生产者使用。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进入生产领域。要鼓励生产者少用除草杀虫消毒。在分装农产品时,严禁使用添加剂,在贮运农产品时,严禁掺杂使假污运输破坏农产品质量。要通过检测手段堵住 不合格农产品进市场。县城三个农贸市场应确定专人巡检,乡镇农贸市场应确定专人巡检。外来农产品进青川市场应重点检测入市。对工作不到位,不落实的地方,要按照工作目标责任书逗硬考核处理。
(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我县根据广府函[2014]162号《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文件,要求青川人均财政预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低于5元,并逐年提高,广农质安[2015]7号,印好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预算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印发了青府函[2015]52号文件,人平5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已经列入了财政预算,但要监管到位,同时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关部门要多包装项目争取上级投入,鼓励企业和业务自主投入资金,把资金投入形成多渠道进行保障。(青川马晓燕)